退出长者模式
《决定》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13-11-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于15日全文播发。《决定》共分16个部分,60条,2万多字,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决定》从党和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关注安全问题,“安全”在全文出现24处,成为三中全会高频词。其中,涉及国家安全最多,有10处,涉及安全生产6处,食品药品安全2处,网络信息安全2处,金融市场安全1处,生态安全1处,国家文化安全1处。安全生产成为仅次于国家安全的重大安全问题,被纳入国家未来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中。
    以往,在党的最高文件里,安全生产主工作主要是被放在社会板块里集中论述。值得注意的是,《决定》不仅是第13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50条“健全公关体系”中集中论述安全生产工作、明确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还在第4部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14条“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第9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31条“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中多次提及。在《决定》所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社会、经济、政治3个方面均涉及安全生产,在党的最高文件中,这是史无前例的。
    此外,《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中,在简政放权、发挥市场机制等方面都是做的“减法”,而在安全生产等方面却做了“加法”,涉及安全生产问题多用“强化”、“加大”、“加强”等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强化安全市场准入标准
    第4部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14条“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中,《决定》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但《决定》同时要求,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这就意味着,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将作为市场准入标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手段。未来,我国将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如,国家将会提高煤矿等准入门槛,关闭缺乏安全保障的小煤矿、小化工厂等。
    加大政府安全生产指标考评权重
    第4部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14条“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中,《决定》还要求政府正确履行职能,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为了纠正“唯GDP论”英雄的偏向,建立绿色发展全面发展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决定》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等7项主要指标的权重,其中第6项便是安全生产。这与《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 〔2011〕 40 号)中“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执法力量
    第9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31条“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中,《决定》明确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5个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安全生产排在第2位。这表明我国将加强县乡等安全监管力量建设,对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实施更严厉的打击,更严格地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等惩治措施。
    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13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50条中,《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当前,就总体而言,还存在安全监管体制不顺的问题,《决定》高屋建瓴,从顶层设计入手,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意在清除一些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创新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决定》又提出了两大体系建设,即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决定》将基层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到系统的顶层制度层面,既准确地把握住了安全生产规律,又非常接地气。“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目标设定,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致的,表明党对当前安全生产状况的清醒判断和务实的态度。
    2013年是我国安全生产不同寻常的一年,6月6日,针对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现在,《决定》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无疑将会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
    又值《安全生产法》修订在即,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重大机遇。每个安全生产工作者,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守住红线,不负重托,护航中国梦。 
     (作者:赵守超     来源:本质安全网)
 

主办单位: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9楼

电话:0519-85683106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