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安全生产 >> 内容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应采用针对性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0-03-24    来源:监察支队 浏览次数:  字号:〖
 

目前多数企业均定期开展了安全风险辨识工作,但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有些企业风险辨识方法过于单一,不具有针对性,并不能真正地将危险因素辨识出来。下面将几种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工作危险性分析法(JHA)

工作危险性分析法是将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工作首先划分为若干作业活动,再对每个作业活动逐一分析其中人、物、环境、管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事故发生之前辨识出未得到控制的危险因素,以帮助员工认识危险,并逐步消除减少危险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该方法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列出职务手册、列出作业清单、辨识出关键性作业、将作业分步骤地分析出每一步的危险,并确认出每一步危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安全检查表法(SCA)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份根据过去经验制作的有关危险因素的书面清单。该方法是在明确检查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同或类似系统的事故或未遂事故、故障统计等,列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危险因素或问题。一般情况下,安全检查人员严格依据检查表进行符合性检查,可以直观地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或薄弱环节。

安全检查表法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制安全检查表、检查应用、整改、反馈(补充完善)、确定主要危险源。

(3)事件树分析法(ETA)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开始推论可能的后果,从而进行风险辨识的方法。它能动态地反映出系统的运行过程。该方法是从事故的起因开始,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将时间分成若干阶段,逐步地进行分析,每经过一个时间都按成功和失败两种状态进行考虑,直到最后结果,并用水平树状图表示这一过程的一种分析法。它既可以定性地了解整个事件的动态变化过程,又可以定量计算出各阶段的概率,最终了解事故发展过程中各种状态的发生概率。

事件树分析法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确定初始事件、判定安全功能、绘制事件树、事件树的定性分析、事件树的定量分析。

(4)预先危险分析法(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主要用于某一项工程的设计、施工、生产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可能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概略分析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故称之为预先分析,通过该方法能够识别出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以及产生的原因。

该方法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危险辨识、确定可能事故类型、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确定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是最早用于技术系统失效分析的系统性技术。该方法的目标是找到系统中每一个元件可能会失效的方式,确定失效模式原因,识别出每一种失效模式对其他部分的影响,描述如何检测失效模式,确定失效模式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评估与每一种失效模式相关的风险,并寻找相关的风险降低措施或者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一种有效的可靠性工程技术,但是通常也可以在风险分析当中使用。

(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危险识别过程,需要一组专家探讨系统或工厂是否背离了设计初衷,以及危险和操作问题产生的机制。该方法的使用需要召开一系列会议,根据一组引导词、流程参数和各种检查表进行头脑风暴。该方法最初的目标行业是化学工业。该方法的分析步骤通常为:计划和准备、识别可能的偏差、确定偏差的原因、确定偏差的后果、识别现有的安全栅(防护措施)、评估风险、提出改善建议、报告分析结果。

风险辨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上述几种风险辨识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和不足,相应的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和内容,选择适合的风险辨识方法。

(资料参考:[挪威]马文▪拉桑德《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办单位:常州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 网站地图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9楼 邮编:213022 电话:0519-85683106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0  苏ICP备05003616号